网上党建最新 |
首页 > 网上党建深夜“打虎”,中纪委为啥这么拼
来源:人民日报政文(ID:rmrbzhw)
不过,这摸不着规律的时间却又引来了新一轮的吐槽:“中纪委办案信息高度垄断和保密,7日晚11:30发布与8日上班时间发布差别不大,何必折腾得大家都不能好好睡觉呢?”言下之意,中纪委有必要这么起早贪黑地发布组织调查的消息吗? 解局
中纪委“起早贪黑”发布组织调查的消息有必要,而且很有必要!咱们今天就想来谈一谈中纪委这么拼的几点理由。
第一,“打虎”及时报,满足信息公开需求 世界在变,中纪委的反腐工作思路也在进步。记得有这么一个段子:“5年前,全世界在猜测金正日接班人是谁,诺基亚单季度市场占有率超过四成,苹果4s还没有发布,腾讯还没有微信。看到以上这些事情,感觉5年的时间好像换了一个世界。”其实大家翻看5年前的反腐新闻也可以发现,那时候中管干部被调查在第一时间并不会向社会通报,都是市场化媒体先爆料,然后要等到一段时间、此官员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时,中纪委才会发布新闻。但党的十八大之后,中纪委在案件审查新闻发布方面作出了实质性的改变,每名中管干部只要一经组织调查,就立即向社会发布消息,这是中纪委适应信息公开、尽可能第一时间保障公众知情权的进步之举,理应点赞。 第二,“打虎”早晚报,紧跟反腐特殊情况
反腐斗争也有其工作的特殊性。选择在早上6点多或是晚上11点多发布“打虎”消息,是非常有“讲究”的。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在“老虎”确定被调查之前,消息是绝对保密的,如果有任何风声走漏,都可能导致涉案人发生意外甚至出逃,因此在何时何地将“老虎”拿下,中纪委的工作人员一定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正是由于这种高度的保密性,在拿下“老虎”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若干的变数,因此也就不排除预定时间和最终成功拿下的时间有出入。因此,也许并不是办案人员想起早贪黑,在早上6点多或者晚上11点多才动手,是因为那个时间点动手的时机恰巧最成熟而已。 具体来说,从目前媒体公布的消息看,苏树林国庆期间应该是在北京,如果不出意外,当晚他应该按时回到福建,准备第二天继续工作。选择在北京将其拿下,正好省去了从福建将其带回北京的麻烦,既安全又省时省力。同理,今年“两会”刚一结束就宣布对仇和、徐建一进行组织调查,也是因为他们在北京刚开完“两会”,就地拿下正好省时省力。
第三,“打虎”随时报,随时紧绷廉政之弦
“讲究”的另一层含义,是中纪委对公布某则“打虎”新闻产生的效应的评估。如果真的都是每周五下午发布“打虎”新闻,震慑力还能总是这么强吗?而出其不意地在早6点、晚11点来一则消息,产生的反应显然更加强烈。尤其是选择在长假的最后一天晚上发布新闻,光从如此多的人在热议发布新闻的时间点来看,这本身就已经达到了信息发布者想引起公众注意的目的了。再举个例子,中纪委选择在“天津8·12爆炸案”调查期间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原局长杨栋梁进行组织调查,也令许多人十分意外。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消息的发布时机选择得非常巧妙:还有比在爆炸案事故调查现场拿下调查组组长更令媒体兴奋的消息吗?
第四,“打虎”当天报,不误地方相关工作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在7日深夜发布苏树林被组织调查的消息,有利于福建省委及早传达通报中央决定,尽快调整相关工作安排,避免对省委省政府工作造成更大影响。据微信公众号“福建新闻联播”10月8日早6点40分发布的消息,10月7日晚上,福建省委就召开了常委会议,通报了中央关于对苏树林进行调查的决定,并表示省委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因此,在长假结束前及时发布新闻,对福建省委省政府顺利开展长假后的各项工作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诸位现在是不是觉得,中纪委起早贪黑这么拼地“打虎”,是在情理之中了呢?我们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中纪委的工作人员也想和大家一样正常地休息,可是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经常要加班加点。希望大家对他们的工作能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因为他们的默默奉献,是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加风清气正!让我们为他们点赞! 关键字:中央纪委 打老虎
录入时间:2015/10/9 Hits:478 |